芳療知識, 精油知識

精油的香氣層次:前調、中調、後調

調香藝術中將香氣隨時間展現的順序分為前調(Top Note)、中調(Middle/Heart Note)和後調(Base Note)三個層次。不同精油因成分與揮發性的差異,在香氣金字塔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了解各精油的香氣屬於哪一層,有助於我們在調配時安排先後順序與比例,使香氣從頭到尾都協調悅人。

前調

調是香氣給人的第一印象。它由最先揮發的分子構成,特點是清新、活潑、輕盈。前調通常在塗抹或噴灑後數分鐘內即可聞到,但維持時間短暫。

典型的前調精油多含小分子單萜和醛類,如柑橘類精油(檸檬、甜橙、佛手柑、葡萄柚等)和清涼草本精油(薄荷、尤加利、羅勒、檸檬香茅等)​。這些精油因富含檸檬烯、薄荷酮、桉油醇等輕盈成分,聞起來香氣鮮明而揮發迅速​。前調在配方中負責抓住嗅覺的注意力,營造出明亮愉悅的開場氛圍​。不過,由於前調分子轉瞬即逝,我們需要靠中後調來接續香氣,使氣味不至過快消散。

中調

中調被稱為香水的「心」,是整體香氣的主體所在。當前調揮發稍減後,中調的香氣會浮現出來,通常在塗抹後數十分鐘內達到高峰。

中調精油的香氣特徵是柔和、圓潤且有深。許多花朵精油(玫瑰、茉莉、依蘭、橙花等)和草本精油(如薰衣草、迷迭香、馬鬱蘭、天竺葵)都屬中調,還有部分辛香料精油(肉桂、丁香、豆蔻)以及較輕的木質精油(如雪松、柏木)也歸為中調。

這些精油通常含較多醇類和酯類成分,使其香氣相比前調更醇厚持久但不及後調沉重。中調在香氣結構中承上啟下——延續前調的愉悅,並引出後調的深沉。例如薰衣草精油作為經典中調,其主要成分沉香醇和乙酸沉香酯提供柔和的花草香,可緩和前調柑橘的尖銳,同時與後調木質香相融合。中調往往決定了一款香氣的性格主題,並營造出持續的舒緩、放鬆氛圍。

後調

後調是香水的基礎和余韻。它由最不易揮發的重分子組成,往往在塗抹數十分鐘到幾小時後才完全顯現,並可持續數小時之久​。後調精油的香氣濃厚、沉穩且持久

典型的後調包括木質香(如檀香、廣藿香、岩蘭草、雪松等)和樹脂香(如安息香、沒藥、乳香),以及一些深沉的花香或香草香(如香草醛的甜香)​。這些精油富含倍半萜類及高分子量醇類、酮類等(如檀香醇、廣藿香醇、岩蘭草酮等),使其揮發慢而氣味濃郁,有時帶有泥土、煙薰或甜潤的底蘊。後調在整體香型中起到定錨和延續的作用:它奠定了香氣的基調,提供深度和厚度,使香味不會倏忽消散。

當前中調逐漸淡去時,後調的餘韻緩緩浮現,為整體香氣畫下圓滿句點。例如,只需少許岩蘭草或廣藿香油,就能令香氛帶有悠長的木質尾韻,讓人回味無窮。因此,在配方中合理運用後調精油,可穩定整體香氣結構並延長香氣壽命。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將不同精油歸入前中後調,但很多單方精油其實橫跨多個層次。一種精油可能含有既有揮發快的成分也有揮發慢的成分,只是看哪一類佔比較高。例如甜橙精油主要是前調,但其中微量的醛類和萜烯醇也賦予它些許中調特性;依蘭精油雖被歸為中調花香,但其所含的倍半萜使之在後調仍有殘留香氣。因此調香時也要靈活運用嗅聞與經驗,整體考量配方的揮發曲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