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中西醫觀點

節氣入冬,養腎氣,那腎氣又是什麼意思?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常常會有疑惑
這個「腎」不是那個「腎」
國高中教材中,腎臟是再熟悉不過的「器官」
在教科書裡,腎臟是泌尿系統中的一環
對於身體毒素的代謝與排除有很大的功用
主要功能有
- 代謝廢物(尿素、藥物等)
- 調解水分-流經腎臟的血液會有再吸收的機制,一部分的水形成尿液,一部分則根據身體的需求再吸收,用以維持身體內的水分平衡。
- 調解電解質-這裡指的電解質包含鈉、鉀、鈣等物質
- 維持酸鹼度平衡-中和體內物質,以維持血液酸鹼度的正常。
- 造血-腎臟可以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
- 調解血壓-腎臟分泌腎素,腎素可以活化收縮素,進而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腎素也可以藉由刺激腎上線分泌醛固酮,使腎臟吸收鈉離子與水分,使血量增加,導致血壓升高。
- 活化維生素D-維生素D需要透過陽光,才可以將維生素D的前驅物經過肝臟與腎臟的酵素轉換成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3,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功能的受損,無法有效活化維生素D,因此需要額外進行補充。
腎臟的外層為皮質,可以分泌糖皮質激素、雄激素、醛固酮
可以調解醣、蛋、脂的代謝
與免疫系統、身體的電解質平衡、血壓平衡等等也息息相關
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在面對外來壓力時,可以讓人產生像超人班的超能力
教學時常常戲稱為「超人素」
在腎臟出問題的時候
會影響身體的毒素代謝、血壓、內分泌、體內水分、電解質、酸鹼的平衡等等
臨床表現上
如果腎上腺功能不全可能會有疲倦、無力感、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等問題
---
中醫所解釋的「腎」指的相關的所有機能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腎臟的功能其實是比較接近膀胱經
而「腎經」指的是包含腎上線、骨頭、頭、頭髮等相關的功能串起來,這樣的功能串接才是腎經的主要意義。
中醫認為腎氣為先天之本,藏精之所,主骨生髓
腎氣足,則身體會強健,活力充沛
中醫認為的腎與生殖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腎上腺軸有關
- 腎藏精-指的是腎臟與生殖能力與活動力有關,中醫認為腎氣與人體的成長發育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會逐漸旺盛,之後再逐漸衰退。如果腎氣不足,女子容易月經量較少、子宮虛寒甚至不孕,男子則表現出陽痿、遺精或者精蟲稀少的問題。
西醫雖然不認為腎臟與生殖能力有關係,但腎臟皮質與雄激素的分泌有關,雖然分泌量不多,但對男性來說可以維持性功能與性特徵,女性則可將其轉乘女性賀爾蒙,用以維持女性特徵與性慾。
腎上腺髓質可以分泌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的中層可以分泌皮質醇,這三種激素與血壓、血糖的調控有關,用以刺激身體釋放能量,面對壓力與緊急狀況。與身體的動能有關。
其中,皮質醇又稱可體松(Cortisol),對人體的代謝(包含合成與分解)、調解免疫有關,也可以影響其他賀爾蒙,像是黃體素等。可體松與腎上腺皆是負責應對壓力,但可體松的影響範圍較廣泛,而腎上腺更直接針對危險緊急的情況。
可體松過低者,容易出精神不濟、疲倦的現象,具體的表現有血壓偏低、體溫偏高,認知與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在松科植物中常見的則為類可體松)
- 腎主水-這部分跟西醫的「器官」概念就很相似,腎臟與體內水份的代謝有關,中醫認為,頻尿、尿失禁、尿液少造成的水腫都與腎氣不足息息相關。
- 腎主骨生髓-腎臟與骨骼的生長發育有關,對於骨骼與造血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舉例來說,中醫認為女孩是在七歲的時候腎臟發育完全,男孩則是在八歲,這時候腎氣也會較為旺盛,因此會表現出換牙的現象。反之,若腎氣虛弱的人則容易出現牙齒鬆動、腰膝酸軟或者耳鳴等等症狀,甚至可能會有落髮的現象。
腎臟在西醫的觀點上看似與骨骼生長無關,但腎臟可以調解電解質並且活化維生素D,這點與中醫的主骨-身長發育也有相似之處。
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這也與中醫的主骨生髓有相似的概念。
另外糖皮質激素也與肌力有關,也對應到中醫認為腎臟與生長發育有關的論述
- 腎主鈉氣-「肺主呼,腎主吸」,呼吸運動看似由肺臟控制,但主要的力道還是來自於腎臟。
皮質醇與血壓調解有關,另外也可以加快心跳與血壓。
另外,腎功能的下降會導致肺部累積了太多的液體,或者因為腎臟無法有效的排出血液中的鉀離子,導致心律異常與呼吸短促。
從上述的相關資訊,可以發現,中西醫的發展雖然時期不同,論述不同,但在許多病症的觀察上,會有其相似之處。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
腎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器官,不管你是因為中醫所說「腎為先天之本」,還是西醫的腎臟功能運作,都不可否認,腎臟或腎臟功能的好壞對於人體的健康影響很大
好好的照顧並且善待我們的腎臟是養生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那冬季如何養腎?
就等下篇文章介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