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與流感病毒、克流感

多元的精油分子
精油的組成非常複雜,目前常見的精油中,可被辨識的成分在單一精油內至少有兩百種到四百種,這些精油分子的活性讓精油被視為「活的」分子。以常見的真正薰衣草精油來說,一個薰衣草精油內具有三百多種可被辨識的化學成分。這些多元、天然、有序且具有結構的精油分子可以很好的彼此互助合作,達到極佳的協同作用(請參考文章)。更完整的理解精油分子,可以有效的幫助配方更有效果,且降低敏感與刺激。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醫生,目前西醫給予的藥物大多屬於單一化學成分或者幾個化學分子為主軸的藥物,這樣的藥物目標明確,作用單一且效果強大,相同的副作用也很大。且與精油相比,這些藥物中的分子大多是化學工程合成出來的,這也是為何藥草學曾經一度沒落,其時間軸就是工業革命的興起。
單一與多元
單一的藥物或者化學成分,有利於科學研究的變因排除,可以更簡單的理解作用機轉與代謝原理,其作用也會更加針對性,在治療上有其益處。但生過病的大家都知道,一個疾病的展現往往有許多原因造成。
天氣一冷,就有許多人感冒,但也有許多人是不會感冒,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本身就有許多多元的變因,像是免疫力、身體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免疫系統…等等原因,這些多元的原因往往也是醫治上需要關切的要點!精油於免疫的應用-對抗細菌的相關原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在醫治的過程當中,病毒與細菌皆有可能突變並且攻擊不同的器官,這時候多元的精油分子就可以產生很好的協同作用之外,也能夠多元的幫助不同的器官進行能源的整合,降低藥物的抗藥性,並且「預防」病情的惡化。
精油分子的作用
病毒
病毒是一種小顆粒(20-300 奈米),僅含有被蛋白質(有時還有脂質)包裹的遺傳物質 (核酸)。透過感染宿主細胞,利用其他細胞來重新組成並複製繁衍。病毒性疾病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地關注的重大議題。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藥物很少,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表現出細胞內或細胞外的抗病毒特性。
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轉
Acyclovir是一種對抗人類皰疹病毒(HSV)的核苷類似物,透過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來阻止病毒的複製。
Amantadine是A型流感病毒(IFV) 的M2離子通道抑制劑,可阻斷氫離子進入病毒,進而防止病毒Uncoating(病毒的衣殼遭到宿主細胞或病毒自己的酶降解破壞,病毒的核酸得以釋放)
Zidovudine是一種核苷類似物逆轉錄酶抑制劑,用於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它透過其疊氮化物部分乾擾病毒 DNA 擴增所必需的磷酸二酯鍵的形成
單一化的作用機轉
由上述可以知道,許多藥物的抗病毒作用機轉其實是滿單一的,這樣的過程也容易導致藥物的抗藥性產生。對於免疫本身就低下的個體來說,抗藥性的產生就更明顯了,若再搭配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在治療疾病上來說就顯得困難重重。
植物萃取物
許多傳同醫學當中都會使用植物萃取物來作為緩解治療過程當中的治療替代藥物。且許多天然的產物也是現今醫學當中去發現新的治療藥物的重要資源之一。植物萃取的精油是由許多種植物的化學物質組成,在抗菌、抗真菌與抗氧化方面皆有許多廣泛的研究。且已經有許多芳香植物與草本植物當中的萃取精油已經被證實對病毒有殺病毒的作用。

研究指出Salvia desoleana萃取出來的精油可以有效的抑制Acyclovir抗藥性的病毒。
然而相較於其他具有商業性的藥物,精油的抗病毒作用並沒有獲得深入的研究,且將其當作抗病毒藥的進展也與十多年前相似,並沒有獲得更具體的進展。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RNA病毒。在一篇研究當中針對62種精油的抗流感 A/WS/33 進行研究,發現其中有11種(100 μg/mL)具有抗流感活性,可以將流感病毒 A/WS/33 活性的可見細胞病變作用降低 30% 以上。
其中以甜馬鬱蘭、快樂鼠尾草和洋茴香抗流感 A/WS/33 病毒活性 > 52.8%!(這三種精油的共通特性在於有沉香醇成份,這也是可以討論的重點之一,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精油化學-沉香醇(植物篇)、精油化學-沉香醇)
與對抗流感的藥物oseltamivir(克流感)(對抗A與B型流感)相比,在相同濃度(100 μg/mL)下,oseltamivir(克流感)會出現細胞毒性,而測試的這些精油在相同濃度下並沒有出現細胞毒性,且比克流感藥物出現更高的抗流感活性(> 52%)。
奧司他韋(英語: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Tamiflu),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屬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治療或預防A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
作用機轉為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
*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進行複製的過程中,會與宿主細胞進行相連接,其中神經胺酸酶的作用是在解除成熟的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的聯繫,使病毒可以自由移動並且攻擊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
